小组工作评估方法模板
小组工作评估方法模板。小组评估是一种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,其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小组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、组员改变的状况等,贯穿小组工作的全部过程。也是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。下面是小组工作评估方法模板。
小组工作评估方法模板1
小组的评估
一、评估
小组评估是对小组的一次干预过程以及监测过程
小组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了解工作过程的有效性、组员改变的状况以及机构管理的有效性
二、评估的作用:
1、指导干预方向,使干预行动围绕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进行
2、干预计划是否有效
3、使组员有机会表达对参与小组的感受
4、帮助社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
5、为机构积累素材,提高机构的服务质量
三、小组评估的困难
缺乏测量社会工作介入结果的有效方法
并非所有的处遇都是依据可测量的行为,将所要改变的行为标的概念化﹔甚至有时改变的目标是以情绪状态、态度、自我评价、自我决定的品质、或环境改变为目的。这使得测量本身难以有效和正确的进行
四、评估的类型
作为研究方法:主要包括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
作为工作方法:主要包括组前计划评估、小组需求评估、小组过程的监测评估和小组效果评估
过程评估:
指的是对小组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评估
评估内容包括组员的表现、社工的表现和技巧等
主要材料包括小组工作记录表、观察员反馈表、成员心得表等
结果评估
对小组的结果进行评估
通过收集组员对小组内容、工作方法、社工表现等方面的评价,以监测小组是否完成了其预定目标
主要材料包括小组气氛自我评估表、小组满意度自我评估表、小组成员人际关系评估表、领导效能的成员评估表
戴伊的评估模式:
五、评估研究
与评估研究相关的概念:
(1)目标行为
(2)基线数据
(3)测量(前测、后测、跟进测量)
测量的技术:
(1)行为的测量:行为测量包括测量成员出现目标行为的次数,像是完成家庭作业、出缺席情况、和熟识者说话的次数、感情表达的次数等。目前已发展许多不同的工具,以增进测量的方便性,像是电子技术器和相关的表格等。
(2)目标达成纪录表:目标达成纪录表是一种测量案主目标达成状况的程序,它是用来测量同一案主所有目标达成的状况。这个纪录表将每一个目标从最差到最佳的完成程度分成五个等级,这个纪录表的平均值代表成员目标达成的机率。当小组带领者运用此纪录表时,小组成员可帮助彼此定义每一个等级的程度,并且评量该目标达成的状况。
(3)情绪的自我评量表:成员参加小组最普遍的情绪因素是焦虑,而大部分的成员是在约会或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感到恐惧或困难。实务工作者发现透过0到100为评量单位,邀请成员评估自己在情境中焦虑程度的可信度相当高。类似的评量表也被用在生气、激怒和投缘程度上。
(4)价值澄清量表:成员们通常期望在参加小组之后,能更清楚或肯定自我的价值。有一些价值澄清练习的工具,可用来建立小组成员自我价值的基线和改变状况。
小组工作评估方法模板2
评估类型
1、作为研究方法的小组评估
(1)过程评估;也称形成性评估,指的是对小组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评估。
(2)结果评估;对小组的结果进行评估,通过收集组员对小组内容、工作方法、社会工作者表现等方面的评价。
2、作为工作方法的小组评估
(1)组前计划评估
评估小组的设计和计划过程,主要包括收集相关资料。
(2)小组的需求评估
主要由资料收集、资料分析、作出判断并制订干预计划3个步骤形成。
(3)小组过程评估
在小组发展中,收集相关资料,以显示组员变化和小组的发展过程。
(4)小组的效果评估
小组按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后,社会工作者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。
评估流程
1、评估方案的制订
评估方案需要回应的问题:评估的目的是什么、对象是谁、评估者是谁、评估者的假设是什么、评估指标是什么、评估方法是什么。
2、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
(1)过程方面:小组组员关系、组员参与程度、处理小组时间效果以及维持小组气氛的功能;
(2)社会工作者方面:同理的反应、引导的技巧、尊重与接纳、积极的关注等行为表现;
(3)小组的效能方面:小组是否协助组员成长,内容是否恰当,小组效果如何;
(4)小组方案方面:小组方案可行性、有效性以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。
3、各评估要素之间的联系
评估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由诸多要素组成。
4、按照评估流程实施评估
保证这个评估过程有序进行,强调其中的“客观性”“敏感性”。
5、评估后审核
评估结束后,进行信度和效度审核,依据审核结果再对评估结果进行修正。
6、编写评估报告
对评估结果完善后,社会工作者编写评估报告。
评估资料收集
1、评估资料的来源
(1)与小组计划有关的资料;
(2)小组过程方面的资料;
(3)小组发展方面的资料;
(4)小组效果和效率的资料。
2、测量工具的选择
(1)小组记录;
(2)利用标准化量表收集资料;
(3)设计问卷和量表测量;
(4)行为计量;
(5)日志、日记;
(6)个人自我报告;
(7)分析报告。
3、资料收集
(1)资料收集应考虑的因素
资料来源是多样的;如何收集资料。
(2)资料收集中常见的问题
组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;非干扰性观察与干扰性观察。
4、谁来作评估
老师、督导等来进行测量比较客观。
小组工作评估方法模板3
小组工作报告
一、工作人员分工情况介绍:
我们小组共四个人,分工情况是在小组准备期,需要大家集体协作,共同开展。这一时期无所谓分工之说,在需求评估、招募组员、制定小组策划上,我们四个人都参与此环节的准备工作。小组初期由于我们小组王永、张斌后两个人没有小组活动的经验,何吉庆作为主要工作员、观察员,王永为辅助工作员,张斌后负责辅助观察评估。
在中期、结束期的活动中,王永、张斌后做工作员,何吉庆做观察员,但这是不绝对的,在遇到问题是何吉庆会以工作员的身份参加小组活动。
在小组工作资料上何吉庆负责写需求评估报告、组员招募情况报告、前两次小组聚会的观察记录、其他评估资料、小组工作报告等,王永负责第四期小组聚会观察记录、工作员成长报告、组员信息卡、签到表及评估资料收集等,张斌后负责第三期小组聚会观察记录、组员成长报告、工作员成长报告等。
二、小组开展情况及流程:
1、准备期:在准备期中,我们主要的工作有:
①需求评估:我们根据以往服务社做过的关于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调查报告,对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做出初步分析,寻找出共同需求。需求评估以服务对象需要为本,真实可靠。
②确定小组目标:小组工作目标要求目标制定要内容、时间准确,可度量,切合实际,易实现。因此,我们针对整体活动制定的目标是通过形式各样的小组游戏,使大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小组活动的氛围,利用小组活动的效果帮助大学生了解他人以及周围的环境,
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需求与优缺点等,更好的在人际交往、自我认知、以及未来发展的目标等方面有所认知。通过小组活动促使他们有所收获和改变、进步。而每期活动都会有不同的主题,包括“敞开心扉,相知你我”、“自我认知,自我发展”、“团结互助,共同成长”、“相亲相爱,和谐一家”。每一主题下的目标具体明确,与小组活动相连。
③组员招募与筛选上:我们在映雪长廊开展的招募活动,但是很少有人关注我们的活动,招募效果不理想,最后招募的组员大多数为我们自己学院的,由于组员数量少,我们减去了组员筛选环节,所有招募到的都作为组员参与小组活动。
④小组聚会前的准备:小组聚会前,我们的准备工作主要为准备道具,例如画纸,签字笔,便利贴,气球等,工作员提前做好准备。
⑤制定策划书:策划书制定上,内容要体现出逻辑性与关联性,活动内容的设置要合理,照应主题或小组目标,我们在做策划时,借鉴以往的资料,加之课本策划写作的指导范本,尽管我们做的有些不理想,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,我们不断的进行改善优化。
2、小组初期:小组初期我们的主要工作有
①有效开展小组,主要有第一次小组聚会。
②组员相互认识,组员进行自我介绍,打破僵局,简要的进行沟通和交流。
③澄清小组目标,引导大家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④制定小组契约,大家共同制定,共同遵守。
⑤产生安全信任的小组氛围,组员表达真实感受,消除顾虑,加强信任关系。我们在小组初期里安排了两期活动,为以后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3、小组中期:我们的主要工作有
①处理冲突,组员间产生小的摩擦或是意见分歧,我们以小游戏或是进一步沟通的方式缓解冲突,我们在处理冲突上都会有些小窍门,或是个人技巧吧,对于课本上的处理冲突的方法,我们可能会在无意间用上,但是总归说来,我们用的少,学的不精。
②重新审视小组目标,小组发展过程中,尤其是到了中期阶段,会发生小组目标的改变,这需要我们对小组目标做出调整,好在我们有了大主题,并未脱离目标太远,我们及时进行了回拉,所以未改变小组目标。
4、小组后期:
我们做的游戏就少了,主要以小热身活动为主,我们的重点放在大家自由交流分享上,大家进行自由交流,有工作员引导对前期的活动进行全面的回顾,组员分享自己在这几次活动中的'表现,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想,例如自己的改变与进步等,
组员每人一张便利贴,写下自己的感想与收获,写下自己的美好祝福等,并且贴在大白纸上。工作员作最后的总结陈词,处理大家的离别情绪。
三、小组动力分析:
小组动力是体现在小组中或者小组间的各种现象和行为,也包括在小组任何时期察觉到的、未察觉到的所有心里的和行为的内容。影响小组动力的因素包括静态的和动态两方面。
对于我们来说静态方面的机构方面的影响不用考虑。小组特性上,我们的小组属于成长小组,立足于大学生自我成长方面,小组成员主要是大一学生,也有大二的。在需求上与存在的困惑于问题上具有相似性,同质性则不是很好;我们的理论准备有:
1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: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归属于爱的需求、尊重的需求、自我实现的需求。我们小组将通过小组活动,使小组成员在归属于爱的需要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上有所收获。
2、小组动力学理论:小组动力学包括小组的形成、维持、发展,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,小组于个体的关系,小组的内在动力,小组间的冲突,领导方式对小组的影响等。我们将借助小组形成的场域观察小组成员与心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,整个小组的开展基本上以民主性为主要领导形态注重小组民主气氛,存进小组动力的产生,增进小组凝聚力。
3、镜中我理论:在人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,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的反应和评价,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、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,我们对他人眼中的自己形象的想象,对他人关于这一想象的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,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。我们为组员提供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,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,建立自我意识、评价。
小组领导者因素,小组领导者要有相关的技能,建立目的性关系、分析小组情况、参与小组、处理小组感情、发展活动、应用机构及社区资源、评估等技能,但是作为刚接触小组的我们来说,领导者的相应素质未具备,领导才能欠缺,因此,小组动力在此方面上相对薄弱。
小组成员特性因素,组员大都是同质性较高的大一学生,正如之前小组对象提到的一样,组员在年龄与人格特质上都是相似的,都会影响小组的进程。
动态方面:小组领导方式形态上主要是民主式,鼓励组员参与,注意小组成员间的沟通,我们针对小组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指导原则,对于小组的评估贯彻小组活动的始终。
四、工作员的角色:
在小组的初期、过渡阶段,我们小组的工作员处在中心的地位,扮演小组起始者与推动者的角色,联接小组成员,同时也是小组示范者(例如小组规范的遵守、言行举止得当、小组游戏的示范等)中期与结束期活动,主要是小组规则的执行者,观察者催化者等。
小组工作员的这些角色可以分别于组员互动,介绍组员认识,阐述小组目的和功能,产生安全信任的小组环境,促进小组成员的参与,实现小组的预期效果。
五、工作员的态度与技巧:
态度上,我们坚持尊重、真诚、关心,平等对待小组中的每个人接纳每位组员,毕竟我们是大二的,相对大一来说,更加注意小组工作的态度。
但是说实话,我们也有态度不好的时候,尤其是第三期、第四期活动中,组员之间已经完全熟悉与了解了,现场秩序不好控制,因为大部分组员都是同一专业的,所以次小组现象严重,我们的工作员工作时相当费劲,难以组织大家一起活动,所以有些急躁,态度上不是很好。不过总体上我们工作员的态度是可以的。
六、目标达成评估:
我们小组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各样的小组游戏,使大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小组活动的氛围,利用小组活动的效果帮助大学生了解他人以及周围的环境,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需求与优缺点等,更好的在人际交往、自我认知、以及未来发展的目标等方面有所认知。
七、遇到的困难:
1、招募时,鲜有人来报名,而且我们招募到的组员数量少,致使组员筛选工作无法进行,在第一步上就已经出现了问题,组员同质性只是局限在组员为同一个专业的,他们的需求是否相同我们不得而知。前期的问卷调查对他们是否完全适用也是个问题。
2、招募到的组员为同一专业,大家相对熟悉,在开展工作时,现场秩序不好控制,工作员难以把握指挥,现场有些散乱。
3、因为是在室外开展的活动,每期活动结束后的组员每人几句话环节,效果较差,大家不方便书写,我们改为大家口头分享,但问题是,我们工作人员并未注意记录,这致使评估上资料不足,出现漏洞。